18年,87岁台湾老兵回重庆祭祖,下飞机向女儿提质疑:这是台北?
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
从1949年到2018年,横跨69年的光阴,足以将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打磨成一个记忆缺失的八旬老者。

在刚到台湾的那几年时间中,萧家福日盼夜盼着回到重庆老家,不管生活多么艰辛,心里好歹还有点盼头。

但就是这点盼头,也在岁月的消磨中被无情抹杀了。

蒋介石天天想着反攻大陆,底下的官僚也只会阿谀奉承,根本没有人管赴台老兵的死活。

在日复一日的苦等中,萧家福渐渐接受了现实。只会卖苦力的他,在台湾组建了家庭,生下了两儿三女。

但在无人知晓的背后,他会望着家乡的方向痛哭流涕。哭着哭着,鬓雪染上了青丝、皱纹遍布了脸庞。

有关故乡亲人的记忆,正在一点一点的模糊。儿女不忍父亲整日沉浸在悲伤中,便下定决心替他寻亲。

可是快70年过去了,故人是否还在原地等待呢?

两岸开放交流,一封迟来39年的信

18岁便被迫赴台的萧家福,犹如无根浮萍般在台湾漂泊了20多年。

刚刚来到这片陌生土地的他,从未想过自己以后会在这里终老。他和千千万万个大陆青年一样,幻想着不久之后就能退伍回家了。

可自从踏上台湾的土地,他们这些人就彻底失去了自由,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思想自由。

如果有谁流露出想回大陆的意愿,或是聚众谈论大陆、共产党,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杀身之祸。

在这种专制的高压政策中,侥幸活下来的年轻士兵们不得不三缄其口。

萧家福也不例外,他只能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深深埋藏在心底。

后来为了缓解思乡愁绪,他决定报考驻守在金门的装甲部队。金门距离大陆很近,远远眺望就能依稀看到对岸。

当时两岸关系特别紧张,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撑腰下屡屡挑起事端,而毛主席则当机立断予以反击。

因此蒋介石在金门部署了大量装甲部队,可他不知道的是,部队里的绝大部分士兵都不乐意为他效命。

还有一些像萧家福那样的,心里还在期盼着解放军快点打过来,把台湾也解放了,他们这些人就能回家了。

但萧家福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,他所能做的,就是以站岗之名行思乡之实,多看两眼心里总能有些慰藉。

后来他的年龄越来越大,无法继续留在部队里了。为了生存,他再次回到了台湾。

当时,类似于他们这样的外乡人都住在“眷村”里。

很多人在里面凄凄惨惨地过完了一辈子,至死也没有融入当地的社会,而台湾本地人更是对他们敬而远之。

在这一点上,萧家福还算是幸运的。他虽然身无长物,只能干着最底层的苦力活糊口,却还是在40多岁的时候娶上了媳妇。

妻子是当地人,比他要年轻不少。两人结婚后相继生下了五个孩子,家庭负担便也越来越重。

而萧家福为了养大孩子们,一个人找了好几份兼职,每天早出晚归累得气喘吁吁。

有了自己的家庭后,他也更加能体会父母当初的不易。那时,父母也是省吃俭用才养大了他们兄妹五个。

所以养儿方知父母恩,从第一个孩子记事起,萧家福便教育他们:“要永远记住,你们的根在大陆、在重庆,不能忘了自己的祖祖辈辈。”

受父亲的影响,几个儿女学会了说重庆话,儿子们的名字也是按照老家族谱上的字辈来取的。

小的时候,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缠着父亲谈论故土的风土人情。

而在孩子们面前,萧家福也毫不掩饰自己想早点回家的心愿。

可当回家的机会真正来临时,他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了退缩。

时间来到了1988年,原先处于隔绝状态的两岸重新有了联系。萧家福的弟妹们也通过一个远亲,辗转得知了大哥的情况。

在那位远亲回台湾时,众人托他捎一封信带去给大哥。时隔39年后,早已不记得弟妹长相的萧家福骤然得到了亲人的消息。

据小女儿萧慧蓉回忆,当父亲拿到那封皱皱的信后,开怀大笑的模样是他们兄妹几个从未见过的。

由于父亲少年时便被迫参军,识得的字加起来也没一箩筐,因此哥哥姐姐们就坐在旁边给他口述内容。

但听着听着,萧家福脸上的笑容就慢慢消失了,过后便忍不住掩面哭泣,那肝肠寸断的模样也是家人没有见到过的。

原来那信中讲了两个噩耗,萧父、萧母早已离世,就连萧家福的三弟,年纪轻轻地也去了。

而故去之人临死前最挂念的,还是他这个杳无音讯的游子。

好不容易得到亲人的消息,却要承担失去至亲的痛楚。大喜大悲之后,一向身体强健的萧家福竟然病倒了。

此时他的心里是无尽的悔恨,身为长子不能尽孝父母床前,身为大哥不能庇护幼弟幼妹。

如今至亲离世,他连回去磕个头、上柱香都做不到。

但也并非是萧家福不想回去,一来他负债累累,不像别的老兵那样拿得出路费,更资助不了亲人。

二来妻子身体不好,膝下几个孩子都未成年,家里实在离不开他。

尤其在获悉父母和三弟的死讯后,他更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家乡父老,还有什么脸面回去?

几种原因杂糅在一起,使萧家福望而却步,不敢再提回大陆的事。他带着一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,让这张照片代替自己回家看一看。

过后不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好不容易从病中痊愈的萧家福,不得不接受妻子离家出走的事实。

妻子离开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,往后家里就剩下他和五个孩子相依为命了。

“为了养大我们,我父亲到处给别人打零工,其他老人60岁就退休了,他直到78岁还在工作。后来被钢板砸断了腿,他才不得不服老。”

被迫回家休养后,萧家福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。自从1988年以后,由于地名改动变迁等原因,他再次和亲人失去了联系。

现实的压力阻击得他寸步难行,他只能在自家二楼为父母立了个牌位,时常一个人偷偷对着牌位哭泣。

再回想曾经的那场人为浩劫,当权者为谋取一己私利,将无数普通民众压在了历史的大山下。

11岁被迫参军,69年后儿女助其寻亲

被迫参军那一年,萧家福只有11岁。

即便后来的他年纪渐长,逐渐忘却了很多过去的事情。可一想起被抓壮丁时的场景,他的眼神中还是流露出了悲愤、恐惧等情绪。

萧家世代居住在重庆,他的爷爷和父亲会趁着赶集的时候做点小生意,平常便是以务农为主。

在萧家福的记忆中,一家人似乎搬过好多次家。最后一次搬家,是留在了巴南鱼洞镇仁厚乡。

那个名叫幺铺子的小山村,占据了他童年大部分的记忆。

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,他从小是被放养长大的,稍微懂事一点就要帮助父母照看弟妹。

而在年纪相仿的玩伴中,他与堂舅刘仁贵关系最要好。两人名义上虽是舅甥,但实际上还是萧家福年长一岁。

那时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,不过萧家福在父母的庇护下,还是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。

直到1942年,国民党开始大范围征兵,对于兵丁的要求也越来越低。

哪怕是像萧家福这种10岁左右的孩子,也都在他们的征兵行列中。

可说是征兵,但明眼人谁看不出来,那分明就是明晃晃地抓壮丁。

没有哪家父母舍得把自家孩子送进国民党部队,因此萧家福等人就躲到了山上去。

他原本想着在山上躲一阵子,避避风头再出去。可负责抓壮丁的人也不是傻子,他们首先干的一件事就是搜山。

又冷又饿的萧家福被逮了个正着,押下山后,连父母弟妹都没见一面就被丢进了部队。

等后来家人知道的时候,他已经跟随大部队离开了重庆。一个半大孩子在一夜之间被迫长大,还要直面战场上的枪林弹雨。

在与日寇交战的那几年时间里,萧家福每天都会目睹生离死别。

他也会害怕、也会哭泣,等哭过之后继续冲锋陷阵,想快点把侵略者打跑,然后早点回家。

后来中华民族取得了那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,可是如同萧家福这样的蝼蚁人物,没有资格左右自己的命运。

一声令下,他们被迫调转枪口。

三年的解放战争,好不容易熬到国民党战败了,萧家福心想,这下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,总该放他们回家了吧?

但事实证明,反动派的狼子野心远远没有消失。于是他们这些被蒙在鼓里的人,被迫斩断了和大陆的联系。

赴台那一年,萧家福刚刚18岁。正是成家立业的时候,他却无法留在父母跟前尽孝。

横贯在其中的那道海峡说深不深、说浅不浅,只是在往后的几十年当中,阻碍了众多渴望归家的脚步。

经历父母离世、弟弟离世和妻子离去等多重打击后,萧家福将所有情感深藏心底,只一门心思地抚养几个孩子。

儿女们再也没听他提起过重庆老家,于是大家也不敢再问。可是看着日渐沉默的父亲,大家又觉得他心里肯定藏着事。

而藏着的那件事,无非就是回家,回大陆。

萧家福自以为隐藏得很好,可殊不知,儿女们早就看透了他的心事。为了不让父亲留有遗憾,大家决定帮助他寻亲。

但等到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,面前却又有着重重阻碍。

年迈的萧家福,对于故土的记忆越来越模糊,他忘了父母的名字、弟妹的名字。

唯一记得的家乡的名字,仁厚乡幺铺子,也早就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。

儿女们只能帮助父亲努力回忆,希望他能想起一点什么。

但想着想着,萧家福的记忆就越来越混乱,他不停地用重庆方言反问:“我是谁啊,我这是在哪,我的家乡呢?”

看到父亲这幅样子,儿女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寻亲节目。2018年,萧慧蓉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名叫“两岸寻亲”的节目。

节目的初衷,就是帮助像萧家福这样的老兵寻亲。此前,也有过许多成功的例子。

接到萧慧蓉的求助电话后,节目组立刻前往巴南地区进行实地寻访。与此同时,也在一些偏远村庄张贴了寻人启事。

不过一开始的寻访并不顺利,很多老人已经不在了,年轻人也不清楚以前的往事。

费了好大一番周折,节目组找到了一位名叫刘荣勇的老人。当初萧家福被抓壮丁时,他还没出生,所以他们两人没有过交集。

可是刘荣勇认识一个叫萧邦华的人,萧邦华说自己的大伯就被迫去了台湾。

那么这个萧邦华,会和萧家福有关系吗?

暮年重回故乡,结局略带遗憾

得知节目组的来意后,萧邦华先是感到不可置信,随后一口承认他就是萧家福的侄子。

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原来费尽心思想找的人就在眼前。

紧接着,萧邦华拿出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旧照片。那是一张全家福,是1988年的时候从台湾寄过来的。

有了这张照片作为信物,寻亲一事便算是成功了一大半。节目组连忙拍照发送给萧慧蓉确认,不久之后就得到了对方的肯定答复。

而各房的侄子侄女、外甥外甥女知道萧家福正在寻亲,都迫不及待的和萧慧蓉兄妹取得了联系。

大伯(舅舅)尚在人世,那赶快回家来看看吧!自己的父亲或母亲,生前也是最惦念着这个大哥呢!

说起来,萧家福还是五兄妹中最长寿的一个,四个弟弟妹妹全部走在了他的前面。

而当萧慧蓉等人得知这个噩耗时,顿时陷入了两难境地。找到亲人了是值得高兴,可弟妹全都不在了,父亲能承受住这个打击吗?

纠结了好几天,萧慧蓉还是决定如实告知。

不管过去了多少年,父亲都是家乡的游子。若是这次不回去,还不知道将来有没有机会回去。

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,萧家福在得知寻亲成功和弟妹去世这两件事时,情绪都没有太大的波动。

他难得地耍起了小孩子脾气,说什么都不愿意回去。因为,他记忆中的亲人全都不见了。

失败透顶的一生,连回家的资格都没有。

可是儿女们看得出来,父亲做梦都想回家。

否则,他不会跪在爷爷奶奶的牌位前默默流泪,也不会把那一封几十年前的旧信视若珍宝。

于是大家努力开导父亲的心结,终于在2018年10月19日,萧家福在儿孙们的陪伴下回到了重庆。

飞机甫一落地,他就对外边陌生的场景感到不安。走在人流如织的机场,他困惑地问小女儿:“这是台北吗?”

记忆中的重庆和现实中的重庆太不一样了,导致萧家福以为孩子们在骗他。

但当看到弟弟妹妹们的孩子时,他就安静下来了。双方从未见过面,却在血缘的羁绊下一见如故。

他努力地望着这些小辈,似乎想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弟弟妹妹的影子。

一行人结伴来到了萧母的墓地。

上世纪50年代萧父去世后,萧母便带着剩余子女搬到了一个叫界石镇的地方,因此死后夫妻二人并未合葬。

曾经家人住过的老屋早已坍塌,屋后几百米的树林中,孤独地矗立着一座坟墓。

那短短的几百米并不好走,可是萧家福坚持拄着拐杖亲自过去。脚上沾满了泥泞,儿女们在身侧小心翼翼地护着他。

来到母亲的坟墓前,他丢开拐杖慢慢地跪了下去。

大女儿见状连忙哭喊着:“爸爸,你快起来吧!跪下去就起不来了!”

可是这一跪,早在几十年前就该跪了,如今只不过是将迟到的事情补上。

萧家福双手合十,带着哭腔说了好长一段话。他是在向母亲道歉,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。

离开母亲的墓地回到他长大的那个小山村,萧父便葬在那的一座高山上。

但这次,儿女们说什么都不让他亲自去。山路蜿蜒崎岖,常人走起来尚且困难,何况是他一个断过腿的老头子。

可一听自己不能亲自去祭拜父亲,萧家福便对着儿女们发起了脾气:“我为什么不能去,我一定要去的。”

没办法,儿女们只能哄着父亲,说要在老屋门前休息一下,晚点再去祭拜。

其实,大家是想转移萧家福的注意力。

因为他的记性越来越差,只要找个人跟他聊聊天,谈论一下其他事情,他就会忘了自己之前所坚持的那件事。

后来趁着萧家福不注意,几个儿女和孙辈悄悄带着香烛供品上了山。

而彼时的他,正在跟自己的堂舅刘仁贵聊天。曾经的玩伴,如今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。

刘仁贵当初没被抓壮丁,后来便一直待在老家。当听说萧家福回来了,他也是拄着拐杖兴致勃勃地赶来。

可惜,他记得萧家福,萧家福却不记得他了。儿时的记忆越行越远,渐渐被一片浓雾所笼罩。

萧家福只当是新交了个朋友,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。身后是破败的老屋,门前是两个再也回不去青春年少的暮年老者。

后记

祭祖结束,一大家子人留下了一张合影。对于萧家福来说,这或许就是他最后一次回大陆了。

从台湾到重庆,他等待了69年才跨出这一步。但如果从被抓壮丁时算起,他整整离开了故土76年。

这几乎抵得上一个人全部的寿命了,而在这几十年的时光中,萧家福只能靠着回忆和思念度过。

到最后,甚至连回忆都模糊了。

他没能见到父母最后一面,没能见到弟妹最后一面,也忘了儿时最要好的玩伴。

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中,只剩下他一个人踽踽独行。

而萧家福的悲剧并不是个例,位高权重者轻飘飘一声令下,就有无数普通人为这个命令付出代价。

或亲人离散、或孤独终老,没有人问过他们愿不愿意。抵达台湾后,当权者也只不过将他们当做可随意丢弃的棋子。

那一代老兵就如同一道疮疤,是抹不去的民族之殇。而今,或许还有人隔着海峡远远眺望大陆。

参考资料:

[1]松松开讲啦.眷村——一个时代的缩影,在那里不只有乡愁,还有美好的人情〔J/OL〕.
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59870351891990046𝔴=spider&for=pc

[2]头条寻人,《11岁离家,独自养大5儿女,台湾87岁老兵寻找家乡亲人》

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6551275498779968008/?log_from=4ea0b6a455974_1661298569847

18年,87岁台湾老兵回重庆祭祖,下飞机向女儿提质疑:这是台北?
  • 李湘晒老公女儿合照,王岳伦显沧桑,王诗龄胖嘟嘟和爸爸越来越像

    6月2日下午,李湘通过微博分享了一组自己的近况,还写道:“伦敦!我们来啦!”,言语里尽显好心情。照片中,李湘化着精致的妆容,戴着可爱的圆框眼镜对着镜头嘟红唇卖萌,少女范十足。虽说已经年过40岁,但是李李湘晒老公女儿合照,王岳伦显沧桑,王诗龄胖嘟嘟和爸爸越来越像

  • 李维嘉晒了一大把筷子来回应:就是家庭小聚而已

    11月3日凌晨,李维嘉再次晒照,回应“筷子门”事件:筷子来了!其实就是家庭小聚而已!。此前,李维嘉晒家庭聚餐照片,桌上多出一双筷子,被网友猜测是不是有女友了。李维嘉这次晒的照片中出现一大把筷子,用这种李维嘉晒了一大把筷子来回应:就是家庭小聚而已